活用校园勤工助学--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近日,学校春季学期勤工助学通识性培训圆满结束,为本学年勤工助学通识性培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学校在学年共开展了八期勤工助学通识性培训活动,来自各用工部门500余名学生参加培训培训得到了学校多个部门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参与老师们以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为同学们传授了专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同学们工作技能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秋季学期,来自沙河院区的孙学霏老师展开了以“角色转换与办公礼仪”为主题的培训。他以自己的穿着为例,生动的向同学们讲解了职场中的服装礼仪引导同学们思考参加勤工助学的原因,希望同学们在日常工作中深入思考,从勤工助学这一经历中得到成长。来自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王争老师以“用‘心’工作,精彩生活”为主题,通过心理小游戏,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并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得到锻炼,提升能力。宋晓月老师以“成长型思维——成就更好的自己”为主题,用一个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测试向同学们阐述了两种不同的思维在工作中的帮助。她鼓励同学们要有尝试的勇气,敢于将固定型思维转换为成长型思维。来自党委宣传部的董艺双老师以“新媒体基础运营与排版”为主题,围绕新媒体的运营方式和使用技巧,向同学们教授“秀米”软件的使用方法,还演示了一篇推送完全的制作流程,全面的展示了新媒体运营的思维逻辑。



春季学期,来自网络与信息化工作处的马新科老师以人工智能AI为切入点,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目前世界上一些前沿的人工智能,并带着同学们探讨分析了关于人工智的一系列社会议题。来自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余小霞老师以“工作心适应,助力新体验”为主题,引导同学们回答为什么会参加勤工助学,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成长等问题,帮助同学们在心理上更好的适应勤工助学的工作和身份。来自党委宣传部的张莹颖老师结合本人工作经验,分三个部分向同学们讲解了关于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并向同学们现场演示了视频剪辑,帮助同学们提高新媒体运用方面的能力。来自校团委的古雨老师开展了社会实践概述与设计的讲座,主要向同学们讲解了什么是社会实践、为什么要做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的选题等问题,引导同学们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勤工助学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平台。2018年以来,学校不断完善勤工助学管理体制和机制,在规范校内用工部门管理、合理配置岗位资源的同时,强化勤工助学的育人导向,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勤工助学通识性培训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通识性培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学校资助育人实效。2020年至今学校为来自学校60多个校内职能部门的900余名学生组织开展了21期勤工助学通识性培训参加培训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此类通识性培训让他们受益匪浅,通过培训不仅加深了自己对于勤工助学工作本身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工作热情,还提高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自信心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

学校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多培训和实践机会,更好地发挥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