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捐助人文学院《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课程开课
时间: 2015-11-23 来源:
11月21日上午,由人文学院校友赞助人文学院举办的《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课程于主楼B415正式开课,100名人文学生为主的学生参与了课程。本次课程由校友赞助者——方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总经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健康协会副会长、永明新学北京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创新学堂四季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指导教练杜力老师担任主讲。作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08级研究生的她将此次授课作为对母校的反哺,希望借此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人文学院教授、人文政教立学基金主任朱晓红老师到场参与活动,并对校友捐赠培训课程、教材以及创业资金的举措表示诚挚的感谢。
《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是一门以真实互动实践、线上线下相结合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加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课程,此次100人的课程总价值12万元,由杜力老师全额捐助。课程创始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蔡剑教授一直致力于将互联网与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课程培训、创新大赛、互联网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本次课程共计5天学时,每周周末上一天,分别围绕经济思维、批判思维、美学思维、设计思维、生命思维系统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杜力老师开场即援引自己父亲通过观察日常小事如“夏秋用明矾保鲜鸡蛋到冬天能以翻倍价格卖出” 等成功引起了同学们对经济头脑与创业创新的思考。“创业不一定要求系统化的训练,只要你有足够的经济警醒与行动力,生活中就处处是商机”。随后,杜老师通过带领同学们在创新学堂APP上发布问题,如“‘失败是成功之母’真的准确吗”“一双帆布鞋卖成百上千块,匡威等品牌定价合理吗”对批判性思维进行初步训练。“一个没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不会提出问题的人是不能指望他具有杰出的创新想法的,正如佩奇当初没有向雅虎的搜索方式提出质疑,就不会有今天的谷歌,这也是中国学生亟待提高的一点”。
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模拟实践,《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采用真实创新创业实践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创新创业过程。课程实训为每名学生提供100元现金作为创业基金,应用创新学堂APP,实现真实交易互动。课堂上,杜老师带头进行交易互动,买入了数位同学发布的“25元起草租赁合同”“10元为你摄影”等服务项目,朱晓红老师也积极参与服务购买,在场同学亦很快熟练地进行项目发布,实现资源共享。
课程临近尾声,在场同学仍意犹未尽地在创业平台上进行交易活动,第一堂课在轻松与愉悦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我们期待看到学生通过学习互动及真实实践,在创新创业知识、能力、素质获得训练提高的同时,也能锻炼团队协同能力,充分交流和共享企业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组成真实创新团队,形成优秀创新项目。
附件下载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