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就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召开全院教师大会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和防控意识,近日,经济与管理学院就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召开全院教师大会。

    经济与管理学院作为学校唯一文、理、工兼收的学院,现有各级各类学生近2700人,本科13个专业,研究生15个专业。安全稳定工作一直是学院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对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学院辅导员、班主任也始终抱着认真负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指导思想,开展各项安全稳定工作,以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和动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学院院长牛东晓老师就近期涉及学生安全稳定比较突出的新生适应、学业、毕业、就业、情感等主要的五类问题结合调研情况专门做了重要讲话。高校新生适应是整个大学教育开展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使大一新生顺利度过新生适应阶段,学院采取各种方式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增进新生对大学生活的了解,熟悉大学生活的环境,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帮助新生对大学产生归属感与亲切感;一所大学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便是培养人才,即把普通学生教育成为有文化修养、具备优秀专业素质的人,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就在于引领、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在目前所关注的重点学生中,学业问题占了很大的比重,以经管学院为例学业问题占重点关注对象的65%;对大四毕业生来讲,毕业问题虽然显得没有像就业问题那么突出,但是正常毕业作为学生就业的基础,一旦不能顺利毕业,就业就必然受到影响,其结果往往是造成学生巨大的心理波动,进而影响到学生安全稳定;目前学院2011级毕业生有就业意向三百余人,相较于学校其他优势专业存在普遍就业签约时间晚、同质化竞争激烈等就业困难;大学生情感问题按照时间节点划分,主要集中在大一刚入学高中恋情出现问题、大二大三情感出现问题、大四毕业时情感出现问题等三个重要时间节点。

    牛东晓院长指出保障学生的安全稳定,是学校平稳发展的基础。学生的安全稳定,要依靠全体教师的力量,完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全体联动,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人,人人树立安全观,才能够营造全员育人、全员安全的良好氛围。

    首先,在研究生导师方面,落实首要责任人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年11号文)中的规定,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要针对研究生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是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力最大的人,要加强导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够早发现、早预防,从而可以早干预。

    第二,在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方面,要继续明确安全职责。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年16号文)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因此,班主任应是班级安全的责任人,辅导员是学生年级安全的责任人。牛院长建议班主任在最近两周内与班级所有学生谈一次话,要做好记录写到班主任工作手册中,摸清学生情况,把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同时报送一份名单给辅导员,共同做好学生的帮扶工作。

    第三,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年16号文)中,明确指出“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岗位职责,那么每一名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业也都负有一定职责。而教研室对本专业的学生培养、就业也要负责。学校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当负起相应职责,将“建一所负责任大学”的理念贯彻到日常行动中来。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做到警钟长鸣,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将继续高度重视,将工作落到细处,确保全院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学校的发展创造和谐安全稳定的环境。


    附件下载
信息来源: 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