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记忆——记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拜访老教授活动

    近半个世纪以来,华电历经风风雨雨,跨过重重挑战,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前辈们满怀热情,不懈拼搏,才有了今天的辉煌。这是华电的记忆,是华电的灵魂,是我们永远不能丢掉的传统和敬仰。

    11月8日下午,来自能动14级的新生们一行十人——能动1至4班、建环和材料1班的团支书在实践部部长李辰、副部长王冠的带领下,前去小营桥电力宿舍拜访了吴民强老教授。

 

 

    老教授亲自开门,招呼大家不要拘束,各自就坐。吴教授精神矍铄,身体很是硬朗。午后的阳光映照在教授的脸庞,大家围坐在教授身边,认真聆听老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华电的历史变迁。在教授的讲述下,华电的过去在我们脑海逐渐清晰,从北京到保定,再从保定回到北京,也许当时人们的心情是不尽相同的,但当时人们的梦想却一定是相同的,那就是:让华电变得更强!

    从教授的口中,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条件艰苦的年代,有一大批人默默地努力着,为中国的电力事业奉献青春、流下汗水。当年,新中国百废俱兴,电力事业也刚刚起步,人才匮乏,设备落后,条件很是艰苦;而如今,中国发电量早已超过美国,稳居世界第一,火力发电的技术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今昔对比,老教授发出阵阵感慨。

 

 

    老教授回忆起当年带研究生去唐山实习,经历大地震的往事。“当时我们住着木板搭起来的简易房,刚开始大家都比较抱怨,大地震的时候天摇地动,没想到木板房相对还是安全的,大家几乎没有受伤,赶紧帮忙抢救其他人。”往事如烟,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如此坦然讲出那样的灾难吧。

    教授家里物品摆放很整齐,养了一些兰花,就如教授的品质,高洁清雅、坚贞康宁。大家为老教授送上由1403班团支书刘浩晨书写的“师恩似海”,教授非常高兴,也回赠学生们几本书籍。

    同学们拿着教授赠送的书籍走在夕阳下,感受到了教授深沉的期望。正是一代又一代有志的华电人的不懈努力,才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华电梦想。手中的书又重了几分,这是我们应从老一辈身上学得的责任和担当。让我们静静地走在阳光下,走向充满可能的明天。


    附件下载
信息来源: 能源动力与机械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新闻中心采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