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学院开展文化讲习
时间: 2013-12-18 来源:
在深入了解了三中全会后,可再生能源学院紧接着开展了文化讲习活动。2013年12月16日晚7:00和12月9日晚7:00,在党总支副书记张利老师的指导下,杨永海老师在教一楼十四阶梯教室向大一和大二年级500多人介绍了儒家和法家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应用。
在讲解儒家学说之前,杨永海老师为同学们放映了我校学生处制作的宣传文明校园的视频,并从视频出发指出文明的内涵与意义,当前世界是否有文明核心等问题与同学们探讨。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接下来,杨老师由文明引出了今天课的主要话题---儒家思想。他从儒家思想的产生入手,为我们讲解了儒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发展脉络。同时,也以介绍人物学说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弘扬仁义礼智,提出“不学礼,无以立”观点的孔子;认为天是哲学思想的最高范,“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孟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荀子。杨老师重点对荀子的性恶论、儒法并重、务时王道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他说到性恶或性善对儒家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其价值在于人性论可以为现实社会的文明教育进程和文明发展层态提供内在人性的根据。之后杨老师谈到了董仲舒的思想特色: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理论,建成新的思想体系。
由古及今,杨老师接着讲述了新儒家的发展现状和意义: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一些原本植根于西方文化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价值观念,已不再是发源地的“专利”,而根植于儒家文化的仁爱、道义、礼仪、诚信、文明、中庸等价值观念,也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进步并具有普世性和永久性的核心价值观念。即使是人口众多的印度,也没能像中华文明展现出如此的生命力,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典范事理,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与其他先进文化一道进行扬弃地予以继承。我们应该思考现今思想文明的缺陷,并融合三大系统而占领道德高地,逐步起到引领作用,因为中国梦的高级要求是和平复兴,和平复兴的高级表现是文明扩散。
不同于儒家的讲解,杨老师以人物特写串联起法家的讲解。他首先强调了商鞅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商鞅是最早提出法制观念的思想家,也是他向秦穆公阐述了他的思想,使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随后,接着老师讲到法家的创始人——韩非。他在法家思想中的地位,远高于商鞅。韩非在流落到秦国时,向秦国国君阐述了他的法制理念,秦国国君采纳了他的思想和观念,推崇法制,使秦国得到了强大的机会,最后,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韩非的论著《韩非子》又称《韩子》,为先秦法家集大成的思想作品,内容充满批判与汲取先秦诸子多派的观点。下一位介绍的历史人物是李斯。李斯是法家思想上最为重要的一环,正是李斯的出现,使得法家思想真正开始走上统治地位。在他的影响下,秦始皇更加推崇法家思想,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体系。接下来,老师重点强调了鬼谷子及其学生张仪、苏秦的功绩:鬼谷子的圣人观,阴阳观,归类观,无为观,阴谋观,以及说事、谋事、成事观等等由此而构成了鬼谷子的思想体系。鬼谷子所谓的“捭”和“阖”是鬼谷子游说理论的基础核心,赋予了捭阖极其丰富的内涵,而这些都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上。苏秦本于连横,他配六国相印,主张共同拒秦。张仪本于合纵,他游说六国,主张联秦。正是此二人,却控制着当时天下的局势。最后,老师讲述了《战国策》的由来。《战国策》中蕴含的古代外交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政治环境下产生的。首先,这种外交思想的萌生是国际关系现实与国内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这种外交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百家争鸣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可以说,百家争鸣是文化上的纵横捭阖,纵横捭阖是政治上的百家争鸣。
法家和纵横家并不代表着坏,而是争取更稳定的秩序,更有序的管理。他指出外儒内法不是对外部儒而对内部法,而是儒法交融在一起,为了文明发展和道义四方而保持威慑和交往能力,并非军事扩张和霸权专制而强人所难,因此这也能解释谦虚谨慎和奋发有为这一转变的来源,说明未来十到二十年对我们自身思想文化进行挖掘重释的重要性迫在眉睫。随后提出“门口正义”,指出中国是大国和文明古国,决定了使用和平的办法实现崛起,门口事务是第一步,一定要秉持公正并在未来下决心解决好。在学习了儒家和法家文化后,同学们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以文化兴盛的支撑,个人也增加了多读书的兴趣。
他引用了习主席和刘吉臻校长的话,“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刘吉臻校长在建校55周年之际也提到“一所大学的发展与建设,涵盖着诸多内容,其中文化建设,应该是根基所在,无论学校外在有多少可圈可点的成就,只有文化,才是根本。从更为宽泛的角度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有的发展成就都应该找到文化的根源。”
杨老师以此为契机,对在座每一个同学提出了要求,希望大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思想水平。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能加强自身的立足能力和发展后劲。为自己的人生,为国家的能源事业照亮方向,作为第一家可再生能源学院的学生,代表着新的电力光辉,他背诵了一首诗送给我们,《赋华电》:“德外辛庄兮,龙脉中央。奠基保定兮,大业平昌。驰风掣电兮,华夏雄光。志此前行兮,普照莽苍。” 至此本学期的学习研讨活动完满结束。
附件下载
信息来源: 可再生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