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学院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时间: 2013-12-06 来源: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可再生能源学院于2013年11月25日和12月2日进行了两场全会精神的研读学习活动。在党总支副书记张利老师的指导下,杨永海老师展开了此次活动。
在第一次活动中,杨老师首先以诙谐的语言很快将大家带入气氛。我们了解了三中全会的名字来由等基本常识及其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区分了“届”和“次”的区别,纠正了我们的概念混淆。然后杨老师借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深化改革这些关键词,进而为我们解释了全会对改革作出的部署,使我们对改革有了初步的认识。尤其在讲到中央在重点领域吹响了改革的强音时,杨老师结合现实提出他的关切和思考,作为大电力系统的一份子,系统可以尽快发声倡导再生能源、为美好环境创造自身贡献的同时按照文件精神要求在企业管理体系、管理能力上抓紧提升,并在科技创新和为青年创造就业上下大功夫,才能为“持续而稳定”的系统改革提供前提基础。紧接着杨老师列举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几项重要改革,并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使我们对改革有了更进一步的的认识。
第二次活动继第一次从宏观上把握精神后,他就国安委和改革小组做了细致得学习性讲述。结合社会热点以及涉及高校和大学生的教育、科技“决定”进行展开。在此宏观框架下杨老师娓娓道来,分析当前局势,讲解政治格局,课堂上的气氛很活跃。提出安全与发展是不矛盾的,美国最尖端的科技与最舒适环境同数场外部高科技战争并存,从而奠定了美国一超无二的全球帝国地位。中国梦有一定的基础,实现还比较长,不可一蹴而就,三十年后你们才是国家统一后实现文明复兴并延续的人,道路还很漫长。中华文明的智慧和国家的实力要求这一梦想也不能止步或被扼杀在凌晨时分。老师讲解完背景后针对“东海防空识别区”给出两个实际问题供大家讨论:第一出现外交层面的联合声明或公报,第二出现军事层面的亚太空军联合指挥作战部,并在未来演变成亚太北约。我国面临的外交和军事困局怎么破解,并提出国安委这一重要部门的在常设机构下的“军师”“太师”或“主任”的作用。
同学们踊跃发言,有几十名同学举手抢着发言,十二名同学陆续向老师举手提出自己的困惑,老师耐心的解答过后,大家情不自禁地为老师妙语连珠的闪现着思想的点评鼓掌。有几位同学最先响应,有人认为对待这些防空识别区划分有重叠的地方,归根结底都是对中国的海空封锁,即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并没有达到非战不可的地步,中方应把握此时机,集中力量针对某一方面彻底突破;有人认为这是个防守问题,进两步退一步,中国应该正确处理,而不应该过于冒进,贸然行事;有人认为可以发挥中国在“上合”组织的影响力,进而对美国日本进行对抗;还有人对与俄罗斯结盟的观点提出,一旦结盟,势必会迅速打破如今世界的平衡现状,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大家的想法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一个接一个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在大家又一轮踊跃发言之后,他对大家对当前时局的把握能力提出了肯定并进行了总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东海问题可能会持续升温,矛盾会不断升级。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国安委的全局作用,中央授权的国安委特别代表前往非争端中心国家和地区进行安抚,尤其是东北亚和东南亚等国以及台湾同胞,向潜在周边“友盟”表明识别区的和平管理和安保的意义,太平洋还很宽广,我们履行的只是门口正义,无肆意侵犯的恶意,中国也不希望看到所谓的联合声明或空军联合作战指挥部,恩威并施,维护中国与周边各国高层访问得来的友好局面。接下来,杨老师又阐述了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关于科技、教育的内容,使同学们对当前的科教兴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这两次活动中,杨老师鼓励我们对当前的形势和政策积极思考并提出想法和建议,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勤思博学,取长补短,这其中分明包含着他对我们殷切的期盼与鼓励。希望我们能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后续活动开展得更加精彩!
附件下载
信息来源: 可再生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