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于经济窘迫中寻觅有效成长途径”中国梦宣讲会成功举行
时间: 2013-05-24 来源:
5月22日下午12时40分,人文学院在模拟法庭举行了“我的中国梦”宣讲活动。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硕老师作为宣讲人,向到场的人文学院2011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宣讲。
王硕老师宣讲的主题是“于经济窘迫中寻觅有效成长途径——作为昔日经济困难学生与今日经济困难学子聊聊中国梦”。有两点因素引发了王硕老师对于经济窘迫的思考,第一是王硕老师本人上大学经济困难的经历;第二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过,在就业工作中应当更加关注弱势大学生群体,帮助他们成功就业。
由于自身的经历,王老师对经济困难而影响大学生学习和就业深为理解,所以他讲中国梦时特别在乎这些孩子的梦,尽量让这些孩子少走一些弯路,更好的发展,实现梦想。就经济窘迫而言,也分为两点,其一是经济困难,其二是未来窘迫症。对于未来,我们心中都难免存在恐惧,既有就业方面的因素,也有自身对于社会、人情世故的不适应,这些尤其困扰着经济困难的学生,这是王硕老师深为这么多年辅导员的深切体会。
但是经济上的窘迫不能阻碍追求梦想的步伐,所以,接下来王硕老师谈了谈作为大学生,应当有未来的希望。毕竟大家处在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中,可以说是最幸福的一代人,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过度贫穷。而考入华电的大学生更加个个是牛人,我们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超越。除此之外,要自证,我们是具有坚毅品质克服重重困难走向优秀的人!
最后,王硕老师围绕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形象资本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在经济资本方面,别做发财之梦,也就是说创业不要期望能有巨大的经济回报,并且要学会适当的打工,不能因为挣小钱而耽误学习;在社会资本方面,我们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文化资本方面,王老师给大家的建议是考研,因为我们作为没有雄厚背景的学生,能拼的只有文化资本即知识和文凭;形象资本方面,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穿戴的体体面面,以及在日后的面试找工作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附件下载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