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1+1”再起航,师生结对共成长——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举办“成长1+1”师生结对仪式
时间: 2017-10-10 来源:
9月26日下午2时,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能动成长‘1+1’,携手成长我和你”师生结对仪式在主F201成功举办。能动学院副院长王修彦、党委副书记黄向军出席活动,往届结对师生代表、全体新结对师生、年级辅导员、博爱基金会成员参与活动。活动由学院资助辅导员、2017级本科辅导员张冬月主持。
活动伊始播放了学院资助工作记录视频——藏族学生嘎玛旦增的求学就职经历。嘎玛旦增感谢学院给予了关心和帮助,通过自己的成长成才经历感染了在场各位师生。张冬月回顾了能动学院师生历年的结对情况,介绍了学院博爱基金的基本情况,学院诸多举措彰显了学院帮扶困难学生的优良传统和温馨氛围。2017年,学院近50名教师报名担任成长“1+1”成长导师,创历年新高。学院有计划地推进第一批导师与16级未结对同学和17级待帮扶同学结对共计31对。成长导师囊括专业教师、教师党员、行政人员、学生工作干部等各类教师代表。
随后,往届结对教师代表王修彦分享了自身成长经历和结对心得。王老师不忘自己在大学时代接受的帮助,通过讲述自己当年在老师的帮助下圆满完成大学学业来说明,即使是微小的付出,对家境贫困的孩子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王修彦老师呼吁老师们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思想状态,使他们更好地成长,并希望受资助的学生们要持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以回报老师们的培养和父母的养育之恩。
结对学生代表滕同学发表结对感言,他表示,通过“成长1+1”平台的指引,得到了王老师四年如一日的倾力关怀,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了一个可以答疑解惑,诉说哀乐的“家长”。困惑时的热心开导,学习、就业上的宝贵建议。在王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下,初入大学时迷茫无助的男孩已渐渐适应了远离故土的求学生活,找到了在华电的存在感,归属感。他诚心祝愿“成长1+1”继续进行下去,以实现更多困难学生的大学梦。
孩子们为了求学而离家远行,对于在家乡日夜挂念他们的父母来说,一个在节假日打来的电话,便足以让他们感到慰藉。能动学院博爱基金精心策划,专门为在场的结对学生赠送了爱心电话卡,以期帮助他们能在中秋到来之际问候家人。
最后,党委副书记黄向军总结能动学院“成长1+1”活动。黄老师希望学院老师能够在理想目标、学习、生活、情感、人际、就业等各方面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并借往届受捐助的同学现在坚持资助他人的实例,激励同学们接过这份责任,将爱传承下去;同时拆解“教”字,鼓励同学们成为既有孝心,又有文化的合格大学生。黄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几年来博爱基金在救助学生的实例,号召老师们能继续发挥博爱精神,育人筑梦,帮助同学们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
在学校的正确指导、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院老师的大力支持下,能动学院关爱互助的风气越来越浓厚,老师们积极踊跃参与献爱心和资助工作,努力做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爱的指引下,相信能动学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