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实现我校党团建设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党团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党团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高校党团组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团组织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党团建设的重要性,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深刻领会精神,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积极推进我校学生党团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加强党团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加强党团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党委对学生党建工作的领导,结合学校党团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我校特色学生党建工作体系。
加强党团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加强党委领导和党团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党团建设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制度、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制度、党团建设工作制度、学生党员考核与表彰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搭建好包括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平台、学生入党教育平台、学生党员教育活动平台、党团员社会实践教育平台、学生党团干部教育平台等一系列党员教育与活动平台;整合党委部门与各院系党总支等单位的学生党建力量,充分发挥党校、团校、学生党建网站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各级组织和有关管部门齐抓共管的学生党建新局面。
三、加强学生党团建设的总体思路
结合我校学生党团建设实际情况,“围绕一个核心,健全两项制度,打造三支队伍,抓好四个层次,搭建五个平台”。
“围绕一个核心”,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党团建设应该时刻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大学生党员是党员群体中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方向保证,也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着力点。
“健全两项制度”,学校党委在进一步健全党团建设相关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党团组织长效工作机制,近期着重完善和制定好《本科党员管理与考核办法》和《研究生党员管理与考核办法》两项学生党员管理考核制度。
“打造三支队伍”,即继续建设以党政干部、专兼职组织员、“两课”教师、共青团干部、辅导员为主体的专职党团建设工作队伍;继续建设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兼职党团建设工作队伍;继续建设以学生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学生党团建设工作队伍。这三支队伍是我校多年来形成的党委领导下的组织部、宣传部、党校、学生工作部、团委以及各基层党总支共同组成的学生党团建设工作群体。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的原则,继续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两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注重加强学习型队伍建设,对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方法。要认真研究和落实党团建设干部队伍的相关待遇,在干部选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等具体工作中,充分考虑党团工作中的优秀干部的具体待遇。
“抓好四个层次”,即针对入党积极分子、新生党员、预备党员和毕业生党员的特点,抓好这四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工作。
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方面,通过党校、团校、“两课”和基层党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手段来实现。一是通过党校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工作中注重加强党校与团校、“两课”教育以及各基层党组织培养教育的相互结合;二是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各级党组织对共青团的指导,重视共青团工作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党团工作的有力结合;三是加强团校建设,积极培养优秀共青团干部和学生骨干分子,在团校中加强对学生的入党启蒙教育,为学生进入党校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四是把共青团“推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入党工作。
在新生党员教育方面,针对部分新生党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对党的基本知识学习不够、入党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在各基层党总支对新生党员加紧培养教育的同时,要求每一名新生党员必须参加学校党校统一举办的新生党员专题教育。
在预备党员教育方面,加强对预备党员的监督、管理考核和教育,针对个别预备党员思想有所松懈的现象,继续加强预备党员党性修养教育,强化党员意识和先进性意识。
在毕业生党员教育方面,通过专题报告、座谈会、就业指导等形式,加强对毕业生党员在政治素质、个人修养、毕业就业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推动我校毕业生的品牌工程。
“搭建五个平台”,即搭建起由党员日常教育平台、党校教育平台、党员自我教育平台、党员社会实践平台、党员素质教育平台组成的集广泛性、实效性、针对性于一体的学生党员教育体系。
党员日常教育平台。这个平台的推进由三个层面来实现。一是学校层面,主要开展三项大型活动:“特色活动示范党支部”评选活动和“党员风采”评选活动以及两年一度的评选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二是党总支层面,按照各基层党总支自主选题、组织部把关的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实现党员教育不断线;三是党支部层面,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特别是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和教育,在贯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估办法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着重建立健全我校学生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并以“特色活动示范党支部”评选、学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为主线,不断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党校教育平台。主要侧重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同时将“两课”教育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相结合,强化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团员学生中的普及教育,同时也形成了团校——“两课”教育——党校教育环环相扣的教育体系。
党员自我教育平台。以“争流”这一学生党员教育网站为平台,不断加强党组织与学生党员、学生党员与学生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
党员社会实践平台。以社会实践推动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通过与周边乡镇党支部共建的形式,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学生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建我校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品牌工程。
党员素质教育平台。全面拓展大学生党员素质是组织、能力建设对大学生党员的综合要求。由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协作,提出学生党员素质教育创新计划,搭建学生党员素质教育平台,实现我校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
四、切实加强学生党团建设工作的领导
在党委领导下,成立以书记和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为领导、由党委相关部门组成的学生党团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署和协调学生党团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全方位的全校性的学生党团建设保障体系。
五、设立学生党建专项经费
设立学生党建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日常教育与活动。
附件下载
信息来源: 学生处